餐饮诗句?
1、宁可食无肉,不可使居无竹。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医。旁人笑此言,似高还似痴。若对此君仍大嚼,世间那有扬州鹤?——苏轼《於潜僧绿筠轩》
2、初游唐安饭薏米,炊成不减雕胡美。大如苋实白如玉,滑欲流匙香满屋。——陆游《薏苡》
3、鲈肥菰脆调羹美,荞熟油新作饼香。——陆游《初冬绝句》
4、软暖炉星火,新香甑雪糕。——舒岳祥《除夕》
5、老夫畏热饭不能,先生馈肉香倾城。——杨万里《吴春卿郎中饷腊猪肉,戏作古句》
6、白鹅炙美加椒後,锦雉羹香下豉初。箭茁脆甘欺雪菌,蕨芽珍嫩压春蔬。——陆游《饭罢戏示邻曲》
7、蘸雪吃冬瓜,谁知滋味好。——释师观《偈颂七十六首其一》
8、桂花香馅裹胡桃,江米如珠井水淘。——符曾《上元竹枝词》
9、小婢不须催柘弹,且从枝上吃樱桃。——郑谷《山鸟》
10、幸春山笋贱,无人争吃,夜炉芋美,与客同煨。——刘克庄《沁园春·癸卯佛生翼日,将戟,梦中有作·既醒,但易数字》
11、照水须眉见,搓橙指爪香。——陆游《明日又来天微阴再赋》
12、云子香抄玉色鲜,菜羹新煮翠茸纤。人间脍炙无此味,天上酥陀恐尔甜。——杨万里《病中屏肉味,独茹菜羹饭甚美》
13、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与饴。——苏轼《留别廉守》
14、越浦黄柑嫩,吴溪紫蟹肥。——杜牧《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》
15、满著十分牛乳粥,客思吃尽鬼神猜。——陈藻《食粥绝句赠卢震夫》
16、牛粪火中烧芋子,山人更吃懒残残。——苏轼《除夕,访子野食烧芋,戏作》
17、算是处.鲜鱼羹饭,吃来都美。——吴潜《满江红·送吴叔永尚书》
18、庖童呼我食,饭热鱼鲜香。——白居易《饱食闲坐》
19、春十江湖八年事,空肠只忆吃丝糕。——薛师董《题金陵杂兴诗后八首其一》
20、客来如解吃茶去,何但令人尘梦醒。——韩奕《白云泉煮茶》
21、净洗铛,少著水,柴头罨烟焰不起。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时他自美。——苏轼《猪肉颂》
22、挝从等是无心侣,同吃山厨芋颗羹。——释文珦《老子》
23、天下风流笋饼餤,人间济楚蕈馒头。——苏轼《约吴远游与姜君弼吃蕈馒头》
24、遥望洞庭山水翠,白银盘里一青螺。——刘禹锡《望洞庭》
25、饭香猎户分熊白,酒熟渔家擘蟹黄。——黄庭坚《戏咏江南土风》
26、溪友留鱼不忍烹,直将蔬粝送余生;二升畲粟香炊饭,一把畦菘淡煮羹。——陆游《山居食每不肉戏作》
27、劝君速吃莫踌躇,看被南风吹作竹。——钱惟演《玉楼春·锦箨参差朱栏曲》
28、人间定无可意,怎换得玉脍丝莼?——陆游《沁园春·洞庭春色》
29、槐叶冷淘来急吃,君家醪瓮却须休。——晁说之《招图机吃槐叶冷淘》
30、江上往来人,但爱鲈鱼美。——范仲淹《江上渔者》
31、脱蕊收将熬粥吃,落圌仍好当香烧。——杨万里《落梅有叹》
32、细雨斜风作晓寒,淡烟疏柳媚晴滩。入淮清洛渐漫漫。雪沫乳花浮午盏,蓼茸蒿笋试春盘。人间有味是清欢。——苏轼《浣溪沙·细雨斜风作晓寒》
33、舟人鲋切苇羡美,竹叶香清蟹正肥。——张玉孃《秋江辞》
34、秋水江南紫蟹生,寄来千里佐吴羹。——宋祁《吴中友人惠蟹》
35、青青竹笋迎船出,日日江鱼入馔来。——杜甫《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(得开字)》
36、水边莫话长安事,且请卿卿吃蛤蜊。——汪元量《鹧鸪天·潋滟湖光绿正肥》
37、馨香饼饵,新鲜瓜果,乞巧千门万户。——吴潜《鹊桥仙·馨香饼饵》
38、夏日山居好,茅檐水饼香。——舒岳祥《夏日山居好十首其一》
39、汤饼一杯银丝乱,牵丝如缕王箸惜。——黄庭坚《过山寨诗》
40、踏青湖岸春衫薄,烧笋僧厨野饭甜。——文徵明《上巳前一日与陈以可泛舟游伏龙山》
41、浊酒松醪吃两钟,醉拖长袖舞春风。——释绍昙《颂古五十五首其一》
42、胡麻饼样学京都,面脆油香新出炉。——白居易《寄胡饼与杨万州》
43、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——张志和《渔歌子·西塞山前白鹭飞》
44、纤手搓成玉数寻,碧油煎出嫩黄深。夜来春睡无轻重,压扁佳人缠臂金。——苏轼《寒具诗》
45、玉盘生菜乱青丝,三岁公家喫春饼。——章甫《春日呈韩文》
46、江头风景日堪醉,酒美蟹肥橙橘香。——真山民《永嘉秋夕》
47、水为乡,篷作舍,鱼羹稻饭常餐也。——李珣《渔歌子·荻花秋》
48、吹云饭青精,煮石羹白芋。——李廌《鹿门寺》
49、看花吃酒唱歌去,如此风流有几人。——袁凯《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》
50、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——张志和《渔歌子》
51、独坐火炉煨酒吃,细听扑簌打窗声。——钱选《题雪霁望弁山图》
52、晚网得鱼似湖白,銮刀脍玉捣香齑。——赵汝鐩《避暑溪上》
53、朱提注酒酒如池,大白淋漓吃不辞。——杨维桢《春侠杂词(一十二首)》
54、紫驼之峰出翠釜,水精之盘行素鳞。——杜甫《丽人行》
55、惟不能忘,一舸吴淞,鲈脍豉羹莼菜。——张翥《苏武慢岁晚再雪,仍用前韵》
56、净洗铛,少著水,柴头罨烟焰不起。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时他自美。黄州好猪肉,价贱如泥土。贵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,早晨起来打两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。——苏轼《猪肉颂》
57、蒸白鱼稻饭,溪童供笋菜。——黄庭坚《拨棹子·退居》
58、莫笑农家腊酒浑,丰年留客足鸡豚。——陆游《游山西村》
59、山暖已无梅可折,江清犹蟹有堪持。——陆游《冬日》
60、吃笋令人瘦,吃糍充人饥。——王迈《送白糍与囊山老子》
61、鲜鲫银丝脍,香芹碧涧羹。——杜甫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·其二》
62、移座就菊丛,糕酒前罗列。——白居易《九日登西原宴望(同诸兄弟作)》
63、层石层砂层腻土,僧厨蒸出栗黄糕。——杨万里《横山江岸》
64、个中渴羌饱汤饼,鸡苏胡麻煮同吃。——黄庭坚《奉谢刘景文送团茶》
65、水为乡,蓬作舍,鱼羹稻饭常餐也。——李珣《渔歌子·楚山青》
66、自笑平生为口忙,老来事业转荒唐。长江绕郭知鱼美,好竹连山觉笋香。逐客不妨员外置,诗人例作水曹郎。只惭无补丝毫事,尚费官家压酒囊。——苏轼《初到黄州》
67、新春阶下笋芽生,厨里霜虀倒旧罂。时绕麦田求野荠,强为僧舍煮山羹。园无雨润何须叹,身与时违合退耕。欲看年华自有处,鬓间秋色两三茎。——苏轼《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》
68、我得宛丘平易法,只将食粥致神仙。——陆游《食粥》
69、十一年来春梦冷,南游且吃玉川茶。——龚自珍《已亥杂诗》
70、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。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——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
71、青浮卵碗槐芽饼,红点冰盘藿叶鱼。——苏轼《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》
72、雪沫乳花浮午盏,蓼茸蒿笋试春盘。人间有味是清欢。——苏轼《浣溪沙》
73、故园莫忆黄花酒,内府初尝赤枣糕。——高启《九日陪诸阁老食赐糕次谢授经韵》
74、人间定无可意,怎换得玉脍丝莼。——陆游《洞庭春色》
75、东门彘肉更奇绝,肥美不减胡羊酥。——陆游《蔬食戏书》
76、织手搓来玉色匀,碧油煎出嫩黄深。——苏轼《戏咏馓子赠邻妪》
77、蒸饼犹能十字裂,馄饨那得五般来。——陆游《对食戏作》
78、不须庾韭元修菜,吃到憎时始忆渠。——杨万里《都下食笋自十一月至四月戏题》
79、纤手搓来玉色匀,碧油煎出嫩黄深。夜来春睡知轻重,压扁佳人缠臂金。——苏轼《戏咏馓子赠邻妪》
80、肚饥买个油糍吃,吃了油糍肚不饥。——释师范《止翁》
81、觉来饱吃红莲饭,正是塘东稻熟天。——范成大《再到虎丘》
82、赵州道个吃茶去,一滴何曾湿口唇。——释云岫《与大知客》
83、罗浮山下四时春,卢橘杨梅次第新。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——苏轼《惠州一绝》
84、乍吃黄连心自苦,花椒麻住口难开。——于谦《拟吴侬曲(三首)》
85、鲈肥蟹可持,枣剥稻且获。——卫宗武《约友秋赏》
86、何家笼饼须十字,萧家炊饼须四破。老夫饥来不可那,只要鹘仑吞一个。——杨万里《食蒸饼作》
87、醋酽橙黄分蟹壳,麝香荷叶剥鸡头。——刘辰翁《望江南·秋日即景》
88、此行傥不遂,归食芦洲鱼。——李颀《送綦毋三谒房给事》
89、肥葱细点,香油慢焰,汤饼如丝。——朱敦儒《朝中措·先生馋病老难医》
90、长江绕郭知鱼美,好竹连山觉笋香。——苏轼《初到黄州》
91、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——苏轼《食荔枝》
92、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——苏轼《惠崇春江晚景二首·其一》
93、多种竹将挑笋吃,旋栽松待斫柴烧。——周文璞《题尧章新成山堂》
94、梅熟应同儿辈吃,有兄八十信东吴。——曾几《食杨梅三首其一》
95、使君闵雪无肉味,煮饼青蒿下盐菽。——黄庭坚《次韵子瞻与舒尧文祷雪雾猪泉唱和》
96、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。——李白《将进酒》
97、东门买彘骨,醯酱点橙薤?蒸鸡最知名,美不数鱼蟹。——陆游《饭罢戏作》
98、东门买彘骨,醯酱点橙?蒸鸡最知名,美不数鱼蟹。——陆游《饭罢戏作》
99、砖炉石铫自烹吃,清落诗脾作雪花。——潘牥《谢林簿遗庐阜茶芽》
100、食罢煮香消日长,莫遣姜盐资胃凉。——葛立方《卫卿叔自青旸寄诗一卷以饮酒果核殽味烹茶斋》
101、胡桃松实何曾吃,却嚼秋风柏子仁。——杨万里《拾柏子》
102、吴酒一杯春竹叶,吴娃双舞醉芙蓉。——白居易《忆江南》
103、矮缾煮粥犹难继,小甑蒸糕岂解常。——陆游《村居书事》
104、生酒鲟鱼会,边炉蚬子羹。——陈宪章《南归寄乡书》
105、春日春盘细生菜,忽忆两京梅发时。——杜甫《立春》
中国古代著名渔夫?
第1名、姜太公,名尚,字子牙。为什么把他列为第一呢?原因“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”这谚语老弱妇孺皆知。并且历史上确有太公钓鱼的事。根据《史记.齐太公世家》记载:“吕尚盖常穷困,年老矣,以渔钓奸周西伯。果遇太公於渭之阳。
后来白居易评论:“昔日白头人,亦钓此渭阳。钓人不钓鱼,七十得文王。”姜子牙在渭水钓鱼,实际上是在等待个人的发展时机。遇到周文王后,他从此放下钓竿,拜相封侯,辅佐文王和武帝,打败纣王,成为一代名臣。
第2名、舜,字都君。据记载,部落之间常有争斗,舜知道了就在混乱的地方做调查研究,充分了解了民情,很好地化解了矛盾,这样人民便团结了起来。他巡视期间饿了,就自己去钓鱼充饥,不派伙食,不受贿赂,深得民心,很快便平息当地争斗。后来帝尧知道了,将他提升到部落联盟协助工作。看来钓鱼对舜还真的很有用呢。
第3名、周穆王,姬满。据《穆天子传》记载,在西征一次攻打因氏国时,得空在黄河边上一边钓鱼,一边观看河边参天的古树。当时周天子已是天下宗王,诸侯朝拜贡献的玉帛、兽皮、珍玩和地方特产很多。富甲天下的周穆王在黄河之畔垂钓,当然已远远不是为了获取食物,而是消遗娱乐了。
第4名、屈原,字原。写下大作《离骚》的屈原,被令尹子和上官大夫陷害,放逐到江南。他经洞庭湖溯沅水到辰阳、溆浦等地,又沿湘水到了今汨罗,因得了严重的抑郁症投江而死。在放逐期间,屈原曾垂钓于资水,至今湖南桃江县还有屈原钓鱼台遗迹。
第5名:范蟊,字少伯。春秋时期越国大夫。曾驾驶小船到了洞庭湖中,由于遇到大风浪,他就停舟靠岸,在湖边钓鱼,钓到大鱼就煮熟吃掉,钓到小鱼就放生湖里。后人为了纪念范蠡,把它放生的鱼称为“范蠡鱼”。范蠡还提出“种竹养鱼千倍利”的主张,齐威王召见他,问道:公富足千方,家累仪金,用什么办法致富的呢?范蠡回答说:“治生之法有五,养鱼第一。”范蠡著成《养鱼经》,是我国第一部养鱼著作。
第6、7名:杜甫、李白。圣诗仙这两位老先生把对垂钓的感受融注于诗歌之中,使后人分享他们的快乐。杜甫在《江村》中写道:“清江一曲抱村流,长夏江村事事幽。自去自来堂上燕,相亲相近水中鸥。老妻划纸作棋局,稚子敲针作钓钩。”李白在《行路难》中写出“闲来垂钓碧溪上,忽复乘舟白日边”的佳句。
第8名、白居易,字乐天。被贬江州后也沉沦水边,用垂钓来驱赶精神的苦闷,用碧水来抚平心灵的创伤。那首如泣如诉的《垂钓》诗,让人看后荡气回肠,诗中写道:“临水一长啸,忽思十年初。三登甲乙第,一入承明庐。浮生多变化,外事有盈虚。今来伴江叟,沙头坐钓鱼。
第9名、柳宗元。字子厚。这位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酷爱钓鱼,他在《江雪》一诗中写下脍炙人口的佳句: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灰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这位怕是最痴迷钓鱼的人了。
第10名、张志和,字子同。这位唐代诗人,浙江金华人氏。其作品《渔歌子》中描述“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”
第11名、司空曙,字文初。唐代诗人,今河北省永年县人士,在《江村即事》中写道:“钓罢归来不系船,江村月落正堪眠。纵然一夜风吹去,只在黄花浅水边。”非常完美地描述了日夜在江边垂钓的心情。
第12名、邵雍,字尧夫。这位宋代哲学家,今河南辉县人,非常熟悉衣村的生活。他在《渔樵问答》一书中,对渔具曾作了详细的阐述:“钓者六物:竿也,线也,浮也,况也,钩也,饵也。一不具,则鱼不可得。”他所说的六物,至今仍是竿钓的基本钓具。
第13名、陆游,字务观。今绍兴人,晚年回到故乡绍兴鉴湖边,“闲时钓秋水”,他在《鹊桥仙》词中写道“一竿风月,一蓑烟雨,家在钓台西住。……时人错把比严光,我自是无名渔父。”他迷于垂钓,到了想当渔夫的地步。
第14名、苏轼,字子瞻。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,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十足的钓鱼人,曾在诗中写道:“湖上移鱼子,初生人不畏。自从识钓饵,欲见更无烟。”其悠悠然自得的垂钓情趣可见一斑。如今,“东坡鱼”不但成了传统美味的象征,也承载着诗人沧桑的历史。
第15名、郑板桥,字克柔。清代书画家、文学家,这个居扬州八怪之首的瘦老头在《道情》里盛颂钓翁的闲逸生活:“老渔翁一钓竿,靠山崖,傍水湾,扁舟往来无牵绊。”充满了对老鱼的赞美和向往
描写夏天的诗句4句?
1.竹边荷外再相逢,又还是、浮云飞去。 ____赵以夫《鹊桥仙·富沙七夕为友人赋》
2.首夏犹清和,芳草亦未歇。 ____谢灵运《游赤石进帆海》
3.胭脂雪瘦熏沉水,翡翠盘高走夜光。 ____蔡松年《鹧鸪天·赏荷》
4.兰舟斜缆垂扬下,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。 ____白朴《得胜乐·夏》
5.纱厨藤簟,玉人罗扇轻缣。 ____白朴《天净沙·夏》
古诗除了咏物诗还有什么诗?
1. 爱情诗这是以爱情(包括悼亡)为题材的诗,也称“情歌”、“闺怨诗”。爱情诗自《诗经》起,源远流长,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,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。如《兼葭》、《迢迢牵牛星》、《无题》(“相见时难别亦难”李商隐)、《鹊桥仙》(“纤云弄巧”秦观)等等。
2. 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,揭露社会黑暗、世态炎凉,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,亦称“讽喻诗”,有时也称“政治讽刺诗”。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,自《诗经》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。如《硕鼠》、《伐檀》、《蜂》(唐·罗隐)、《题临安邸》(南宋·林升)、《醉太平》(“讥贪小利者”元代无名氏)等等。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、议论,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。有的点明主题,有的含而不露,引人思考。著名的如苏轼的《题西林壁》、《琴诗》,朱熹的《观书有感》等。此外,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,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(如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“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” 等),也应注意。
3. 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、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,主要抒写离情别恨,或用以激励劝勉,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,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。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,故又称“山水送别诗”。如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》(王勃)、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(李白)、《别董大二首》(高适)等。
4. 记行诗又称记游诗、行旅诗。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,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,叙事与抒情相结合。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,所以又称“山水记行诗”。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,是“以记抒情”为主的。如杜甫的《旅夜抒怀》、马致远的《秋思》,便不可视作山水诗。
5. 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,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、岑参、王昌龄、王之涣、李颀等。高适的《燕歌行》、岑参的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、王之涣的《凉州词》、王昌龄的《出塞》以及宋代范仲淹的《渔家傲》(“塞下秋来风景异”)等,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。
6. 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、历史人物为题材,借此抒发情怀、讽刺时事的诗歌,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;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,让读者思考的。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《咏史》、西晋左思的《咏史八首》为早期著名代表作。此后不断发展,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,如章碣的《焚书坑》、李商隐的《贾生》、杜牧的《题乌江亭》(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)、温庭筠的《经五文原》等,均为名篇。
7. 咏物诗。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,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,托物言志,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。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,唐以后佳作渐多。如王维的《相思》(“红豆生南国”)、李白的《白鹭》、杜甫的《归雁》、陆游的《卜算子·咏梅》、于谦的《石灰吟》、王冕的《墨梅》等等,都是借自然之物,抒自己心志的名篇。
8. 咏怀诗。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,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,比兴、象征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。咏怀诗也源自《诗经》,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。如屈原的《离骚》、《涉江》、李白的《行路难》、《将进酒》、陈子昂的《登幽州台歌》、苏轼的《定风波·沙湖道中遇》,陆游的《书愤》等等,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。
9. 怀古诗。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、想象,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,这类诗就是怀古诗。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,但独有特色;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,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,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,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。怀古诗如杜甫的《蜀相》、刘禹锡的《乌衣巷》、《石头城》、李白的《登金陵凤凰台》、苏轼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、辛弃疾的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、张养浩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等等,都遗响千古。
10. 山水诗、田园诗因为读者熟知,故不作介绍了。此外,还有题画诗、宫怨诗、无题诗等,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,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,也不再赘述。
辛弃疾赠诗?
鹧鸪天·送人
[作者] 辛弃疾[朝代] 宋
唱彻《阳关》泪未干,功名馀事且加餐。浮天水送无穷树,带雨云埋一半山。今古恨,几千般,只应离合是悲欢?江头未是风波恶,别有人间行路难! >>
鹧鸪天·送廓之秋试
[作者] 辛弃疾[朝代] 宋
白苎新袍入嫩凉。春蚕食叶响回廊。禹门已准桃花浪,月殿先收桂子香。鹏北海,凤朝阳。又携书剑路茫茫。明年此日青云去,却笑人间举子忙。 >>
贺新郎·别茂嘉十二弟
[作者] 辛弃疾[朝代] 宋
别茂嘉十二弟。鹈鴂、杜鹃实两种,见《离骚补注》绿树听鹈鴂。更那堪、鹧鸪声住,杜鹃声切。
通过小编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以上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婚姻网将不断更新,喜欢我们记得收藏起来,顺便分享下。